【有機茶大賞】「全國有機茶賽會6大亮點解析」
這一刻,也宣告了台灣有機茶界在耕耘多年以後,正式擁有了專屬的評鑑制度


2020年第一屆全國有機茶TAGs分類分級評鑑,吸引了來自全台13個縣市、82位參賽者的共襄盛舉,風風光光的來一場全國性的有機茶競賽。在世紀疫情之下,衝出一波春茶的有機浪潮。


2017-2019,三年了!有機包種茶分級評選,第一年參選點數21點,第二年36點,第三年35點,邁入2020年,首度跨越了小規模的藩籬,同時納入了兩種茶類—有機包種茶(條形)與有機烏龍茶(清香型球形),總計216點,使得「翡翠樹蛙」的有機茶分級評鑑品牌,光彩落地!生根! 


所有參賽茶農,不畏朗朗五月天驟降的強烈雨勢與複雜路況,帶著職人工藝產製的茶葉前來繳茶,直播鏡頭前每一張認真而篤定的臉龐,人人志在必得,為第一屆的有機茶大賽增色,數月已過,仍讓汲汲營營四年的我們暖心感動。

Highlight亮點1︰首度結合風味輪的對話語言

屬於評審的專業評鑑語言--水色蜜綠顯黃、澄清透亮;香氣清揚,優雅醇厚;滋味平衡且甘醇,以上描述,不管負面或正面評價,總給人一種較難領會的距離感。

今年評鑑特別採用風味輪為基礎衍生和商品結合的TAGs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,將專業術語轉換大眾能理解的名詞,例如花香(玉蘭花、茉莉花)、果香(柑橘、芒果)、甜香(蜂蜜)、口感(柔和、細緻)的味、嗅、觸覺記憶做連結,製成專屬等級的風味卡,置放於每個得獎茶罐中,方便消費者辨識,也讓生產者生產有特色的好茶時有所依循。


Highlight亮點2︰線上與線下行銷並進

這次我們與綠媒體Green Media合作,以「臺灣有機茶大賞」為活動專頁,協力推升有機茶的能見度。逐一透過精闢而深入的報導專文,包括翠蛙選得主的採訪、包種茶與烏龍茶的兩位主審專訪、包裝設計、得獎名單、評鑑花絮等,再結合社群媒體的推播,除了衝出推播的人次,也創造網路聲量,讓有機得獎茶農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完售,增加經濟收益,這才是最終的目標。

此外,今年獲獎入選的茶,也在活動專頁呈現「有機茶生活地圖」,跟著Google大神,帶領大家去探訪這些擁有精湛茶藝的有機大師。

有機包種茶直播串場主持-淑莉

Highlight亮點3︰媒合官方與民間的資源

誠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蘇宗振場長在6月1日有機包種茶評審現場致詞宣告今年為「有機茶元年」,官方宣示立場濃厚,也帶動了民間的關注與參與度。

茶業改良場從第一年就史無前例由當時陳國任場長(已退休)與邱垂豐副場長同台評審,今年的全國賽會,由農糧署指導,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、慈心基金會與茶業改良場、新北市政府共同舉辦。官方與民間的資源齊力挹注,也造就了全國有機茶分類分級的指標性意義。


Highlight亮點4︰高規格因應新冠肺炎疫情

當全球都在為新冠肺炎疫情而減少群聚的發生風險,辦與不辦的兩難,對高度仰賴年度茶葉賽會取得確切的品質定位與價格保證的茶農,倘若少了競技的舞台,等同讓這一季春茶的心血泡湯。

所以做足了疫情的評估與準備,如常辦理之外,也以高規格的環境消毒與工作人力的安全把關,量體溫、戴口罩、酒精噴瓶伺候;繳茶作業分時段錯開,也相對避免一大群人聚集現場的風險;同時評審與評審之間相隔1.5公尺的社交距離,公用湯匙取茶湯,以品茗杯就口,更是顛覆過往比賽茶品評作業的常態,評審必須以倍數以上的時間來應付快不來的評鑑速度。

評審現場不開放觀賽,委託專業廠商進行現場直播放送,穿插主持人講解現場的評審進度與狀態,掃描QR-code,就可以於指定時段連結「2020臺灣有機茶大賞」活動專頁取得最新的賽會即時畫面及評鑑結果。


Highlight亮點5︰直播效應

評鑑比賽屬於半開放的場合,除非有茶參賽,否則民眾較難主動親臨現場,對於比賽進行的賽制要求,例如茶樣明暗碼、茶樣製備的程序、評審推杯做記號等現場情境,通常是沒有機會了解。

此次透過專業直播的清晰畫面,線上觀賽的茶農,有興趣的民眾都不用舟車勞頓。當然,最大的優勢是造就了現場直播放送、見證每一個環節的嚴謹度,除了為賽會本身加分,也拉抬了得獎茶的知名度。

第一屆全國有機茶現場直播放送

Highlight亮點6︰打破茶種適製屬性與高海拔的品質迷思

負責本次有機包種茶主審的蘇彥碩說,有機包種茶「翠蛙選」鄭信忠是以「翠玉」抱回大獎,翠玉這品種比較難做得「又香又乾淨」,但鄭信忠這支茶平衡感很好,香味表現佳無苦澀感,茶湯圓潤醇厚又乾淨,可知他的茶園管理、茶菁條件都相當不錯,拉開了與第二等金蛙級的差距,令人印象深刻。這項結果打破了歷來包種茶非青心烏龍品種不可的定律。

同時,有機烏龍茶由位於新北市坪林的淨源茶場獲得最高大獎,亦破除了高海拔迷思。今年來自高海拔的有機烏龍茶也不計其數,對今年擔任評審的老師們,就更得以絕對敏銳的五感品評,挑戰區域型較為一致的的製茶工序、品質與條件,嚴苛的把關出今年獲獎的翠蛙、金蛙、銀蛙與銅蛙。 

有機包種茶評審 左起蔡永金先生 蔡志賢 副教授 蘇彥碩分場長

歸結來說,集結來自全國的有機茶樣同場競技,本就是一件難事,特別是台灣北中南東不同山頭各自蘊藏不同風土與製茶工藝,顯然在彼此切磋較量之下,明年會有更精彩的演出,期待2021全國有機茶賽會再相見。